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4.pic.wretch.cc/photos/12/f/fireofsun/7/1853313695.jpg)
事先聲明,這只是我身為業餘作家的拙見。只是一個在海邊減到美麗貝殼的小鬼,想把這喜悅分享給各位...
免不了,帶入小鬼的狂妄口氣。是的,即使是狗娘養的拙見;也不能失卻一個文字工作者該有的自信。
是啊!自信,進入這篇文章的各位;我希望你們投注挖到寶的自信神態一起觀賞我想分享給各位的寶藏。
幾個故事的走向。
先說說一個短篇故事;《第一惡夢》本來我只是想藉由簡短的故事去詮釋惡夢之於人的價值,裡面有個專門製造惡夢的精神病患,他有52個人格;我在裡面引用了一本書:「24個比利」當時只是帶過這個書名,實際上我沒看過這本書。
之後,因為不知道存不存在的責任感;我買了這本書,翻了三分之一後...我發現了一件事...原本那篇我寫的故事進入了另一個境界,那篇故事...不見了...然而卻誕生了一個新的系列故事...
那一幕,在《24個比利》裡是一群心理醫生在挖掘比利心中的人格。那一瞬間...我想到了一些事...
我在想...如果挖出比利人格的不是醫生,而是一群擁有深厚心理學底子的反派;那多重人格的特性是否會被操弄成犯罪的工具?
喀!公式套入。人格換作夢境,然後開始雕塑屬於我個人風格的故事。
挖掘夢境的人、製造夢境的人、絕對清醒的人...
「夢想家」、「食夢貘」、「分鏡者」分別代表了三個字:夢、貘、醒。
短篇死了,長篇系列因為一時任性而被呼喚出來。
故事的走向...就成了這樣...
事實上更多的故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。
分享了我的貝殼,我想也該舉例說說所謂故事的走向。不指我這個無理的狂徒有貝殼,一些暢銷作家也有屬於他們的貝殼。
是的,故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。靈感不會常常來敲你的腦袋,好的故事是在自己不斷鞭策自己必須不段的創作。
即使沒靈感。也必須這麼做。
我常常拿九把刀作為一個大宗的個案,他引述過李敖的話來說明靈感與作家的關係。
「妓女不能等到性衝動才去接客,作家當然也不能等到靈感來了才寫作。」
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,呼吸生活中的脈絡很重要;像九把刀在《殺手,夙興夜寐的犯罪》裡就用了很多他再平常的時候就有注意到的新聞;也用了一些颱風動向作為背景。
有一種親切的真實感,換做是別人;會把這種消息列入寫作的工具裡嗎?不一定。但有些事不失為好的題材;有時候...寫作的時候嗅一嗅「如果的事」也是一個有趣的思考模式。
在《史蒂芬‧金談寫作》里也有講到這個如果。我聽過一場九把刀的演講檔案,裡面也有談到類似的事。
如果有出入還請包涵。「如果」鐵達尼號在撞冰山之前,悟空在船上的話故事會是怎樣?或許他會用龜派氣功把他給碎了。
於是乎,在周遭、網路上可觸及的事務加上了「如果」是否就得到了一個新面貌的契機?
或許不然。但是很有趣;記得國小交自然的賴老師跟我說過:「我們做科學的,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小題大作的心。」
這句話影響我很深。於是我決定跟各位展示一下我所感受到的貝殼之美。
一個作家不是神仙,不能自命不凡;如果如此,那你就只能永遠平凡。相對的。一個作家更加要用心的去生活、工作去呼吸你跟這個社會脈動。
也許。你會在某天休息的時候,無意間坐在命中注定屬於你的頻果樹下;被那顆你生命中的頻果砸中。
即使沒有,自己種一顆;你再生命中也會發現屬於你自己的萬有引力。